香港:
  • 纽约:
  • 伦敦:
  • 东京:
  • 悉尼:
  • 香港:
  • 新加坡:
首页> 资讯> 经纪商 >正文

IC Markets转移监管预示两大市场巨变

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一天相信大家一定等得相当着急了,没错,严选君今天要跟大家分析的,就是早已做过预告的IC Markets转移监管事件。
深挖平台历史,透析行业内幕,欢迎来到金十严选。

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一天相信大家一定等得相当着急了,没错,严选君今天要跟大家分析的,就是早已做过预告的IC Markets转移监管事件

上周,严选君跟大家说过另外一宗大新闻:安达(Oanda)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当中也提到过,越来越多的大型经纪商选择撤离,而留下来的平台,也纷纷选择转移监管,总之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IC转移监管,到安达彻底退出,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监管端、交易端究竟出现了哪些可怕的变化?下面请跟随严选君的脚步一探究竟。


事件复盘:两度改口的IC终究还是妥协了


这一切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9年4月份。澳大利亚监管机构ASIC公布了一系列监管新规,其中一条规则引发了行业巨震:受ASIC监管的外汇和差价合约经纪商,禁止接收海外客户(行业内的共识是,这条规则的矛头直指中国大陆和欧盟客户),现有客户的账户也需限时关闭。


根据ASIC发布的公告,受监管的经纪商必须在2019年4月底前提交书面的客户资料,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给各个地区监管机构发送客户账户资料。而违反规定的经纪商,将面临严厉惩罚。

ASIC新规影响,经纪商们有三种选择:

放弃ASIC的牌照,转移监管。

为了保住监管资质,放弃海外客户。

而拥有多个监管牌照的大型平台,则有一种折中的方法:将受影响的客户转移到离岸监管,同时继续保留ASIC的牌照。

IC的选择,是第三个。然而,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却让IC的客户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不满。

一、2019.6.21:IC宣布中国客户转移监管至塞舌尔

在2019年6月21日发送给客户的邮件中,IC是这么说的:

为尽量减少ASIC新规对IC Markets AU的影响,根据IC Markets AU账户条款的规定,将安排IC Markets SC(即IC塞舌尔分公司)继续为受影响的客户提供服务。


IC在邮件中告诉中国大陆的客户,在2019年6月30日之后,他们的账户将转移到IC塞舌尔公司接受监管,而这家塞舌尔分公司和IC在澳大利亚的大本营在监管上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转移监管后,中国大陆的客户将不再享受ASIC提供的任何保护。


IC给了客户两个选择:


第一,什么都不用做,到期直接转移到塞舌尔接受监管,其交易(从表面上看)不受任何影响。

第二,2019年6月30日前关闭账户。


消息一出,IC的客户炸了。甚至有人发出灵魂拷问:

塞舌尔是什么玩意儿?在非洲吗?

然而,就在IC的客户还沉浸在震惊和迷惘之中的时候,后续的故事反转,更令人错愕。

二、2019.6.26:IC宣布维持推翻此前决定,一切维持原状

同年6月26日(是的,仅仅5天过后),IC给客户发来了第二封邮件:

IC现在很高兴地通知您,在收到全体客户宝贵的反馈后,现已决定继续保留您在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Pty Ltd(IC Markets AU)的交易账户。


一句话,塞舌尔咱不去了,中国大陆的客户可以继续在ASIC的庇护下吃香喝辣。虽然这对于客户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反转来得太快,很多人根本都反应不过来,只知道心情被IC的两封邮件弄得七上八下、大起大落,内心也是满腹疑虑。


另外,也有人提出担忧:ASIC收紧监管箭在弦上,IC此举无异于负隅顽抗,最终可能还是逃不过转移监管或彻底退出中国大陆的命运。

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因为IC真的二度反口了。


三、2020.8.25:IC再次宣布将监管转移至塞舌尔


根据IC用户的爆料,IC在今年8月25日再次发送邮件,宣布将在2020年9月25日23:59:59起停止为中国大陆客户提供服务,受影响的客户可以选择将账户转移到IC塞舌尔公司接受监管。

根据IC的说法,转移过程无缝衔接,客户的日常交易、现有订单、账户余额和历史记录全都不会受到影响。当然,和上一次一样,不愿意转移监管的客户可以选择关闭账户。


顽强对抗ASIC新规一年之后,IC终究还是选择臣服。究其原因,严选君认为,可以从IC本身的经营路线和行业大环境两个角度去分析。

从IC自身的角度来讲,最终选择转移中国大陆客户的账户,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首先,ASIC的监管牌照太重要了,IC是万万不能丢失的,当然也就不敢得罪ASIC了。

在金十严选关于IC的平台测评篇中,我们曾说过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在全球排得上号的大型经纪商,IC在监管牌照这方面却并不“富裕”,而当中最拿得出手的,就是ASIC的牌照。除此之外,无论是塞浦路斯CySEC还是塞舌尔FSA的牌照,在公信度和口碑方面都相去甚远。

其次,和中国大陆相比,IC还有更重要的市场需要征服——欧洲。

自从2018年10月获得CySEC的牌照以来,IC就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欧盟准入资格,一直梦想着在欧洲闯出一片天。但时至今日,其欧洲区业务依旧没有太大起色。

在IC去年6月第一次宣布将转移监管时,CySEC被列为FSA的替代选项,这表明IC其实也有意将客户资源引向欧洲。而且众所周知,ASIC之所以收紧监管,归根结底也是向欧盟靠拢,乖乖遵守这一系列规则,无疑也是IC为日后开拓欧洲市场铺路的一种方式。

至于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从IC转移监管到我们此前聊到的安达彻底退出中国大陆,都有一个因素在发挥关键重要作用:监管

毫无疑问,一场风靡全球的收紧监管潮流,正在引发市场巨变。

收紧监管的潮流蔓延全球

近年来各国监管机构到底到底变得有多严格?我们不妨先从上文提到的ASIC说起。

除了上面说到的禁止经纪商运营海外账户之外,ASIC近年来让经纪商头疼不已的操作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2017年1月份,ASIC宣布暂停发放监管授权牌照,直到2019年3月才再次放松审查,向外汇平台Fortrade发放牌照,中间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可以获得ASIC的认可。

2018年,ASIC通过澳大利亚议会的授权,获得调整经纪商客户资金保障规则的权力,随即宣布加强平台资金管理。

2019年4月,ASIC宣布加强对经纪商的信息管理,要求所有受监管的平台提供2017年前后的客户数量、客户年龄、账户规模、收入和2018年1月至3月期间转移到离岸监管的客户数量等信息。

2019年8月,ASIC出台禁止经纪商向散户投资者发行和分销差价合约(CFD)及二元期权的意见征集,并建议将杠杆限制下调至10倍。

……

对于经纪商来说,ASIC收紧监管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其运营成本会上升,营收压力也会加剧。而受影响的,又何止IC一家。

比如2019年5月5日,IFGM宣布暂停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要求相关客户在澳大利亚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5点平掉所有仓位并申请出金。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能找到很多,很多。

面对这样的局面,经纪商们不是没有试过反抗。

澳大利亚本土老牌经纪商Pepperstone的首席执行官Tamas Szabo曾公开抨击ASIC,认为其干预措施正在扼杀金融市场的活力;

福汇发言人表示,ASIC的行为削弱了交易者的自主权;

安达澳大利亚分公司董事总经理Anthony Griffin认为,ASIC下调杠杆限制会催生大量的套利投机行为;

就连澳大利亚CFD&FX协会主任Peta Stead也表示,ASIC的新规会导致更多交易者转向没有监管牌照的伪劣平台,这样只会让交易者蒙受更大的损失。

然而,反抗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这一切无异于蝼蚁撼树。当初义正言辞抨击ASIC的安达,现在也都宣布黯然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抗争之所以无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下狠手的可不止ASIC,风靡全球的收紧监管大潮,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平台。

自从2015年瑞郎闪崩导致大量平台破产,揭穿零售外汇行业最黑暗的内幕之后,全球各大监管机构就纷纷行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经纪商送上一个又一个“紧箍咒”。

FCA(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2017年1月,FCA宣布引入标准化风险警告,强制受监管经纪商公开客户交易账户盈亏比例,并下调杠杆限制。与此同时,FCA还禁止任何经纪商提供开户赠金或鼓励CFD交易。

ESMA(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2018年1月18日宣布开始实施全新监管法规MiFID II,完全禁止二元期权交易,将杠杆上限下调至1:5至1:30不等(金融工具的波动性越大,经纪商提供的杠杆就越低),并引入通用杠杆终止比例。

CySEC(塞浦路斯证券交易委员会):2019年9月27宣布将永久化实施产品干预措施,主要货币对的杠杆上限确定为30:1,要求经纪商必须采取余额保护措施,禁止赠金。

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19年10月开始,新的零售外汇监管法规正式实施,交易者的可使用杠杆率下降至20:1。

NFA(美国全国期货协会):2020年8月开始,单次违规的罚款上限从25万美元上调至50万美元,直接翻倍!

尽管收紧监管必然对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从上面这些例子中相信大家也能看到,监管机构并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在严选君看来,全球各大监管机构之所以下定决心收紧监管,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

第一,交易者亏损严重,整个行业已经陷入困境。

ASIC委员Cathie Armour在去年6月份的一场监管会议上曾直言,经过其研究,外汇和差价合约中交易者亏损比例极高,前者近年来平均亏损率为63%,后者更是高达72%。而高杠杆,无疑会增加交易者的亏损风险。

第二,客诉频繁已经令各大监管机构不厌其烦。

以FCA为例,去年下半年的客诉量高达602万条,其中CFD和点差交易产品的客诉数量较2019年上半年环比激增18.3%。

(图片来自FCA官网)

ASIC当然也要面对类似的问题。统计显示,截至新规出炉之前,澳大利亚本土客户大约只占受ASIC监管的交易者群体的20%左右。而海外客户由于在开户前未必能完全理解高杠杆带来的投资风向,且投机欲望强烈,往往更容易出现严重亏损,届时大量投诉将找上门来,让监管机构疲于奔命。

第三,不时发生的山崩事件为监管机构敲响警钟。

闪崩这个词,近年来在汇市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就算不说2015年那次诱发行业大地震的瑞郎闪崩,光是去年,汇市也发生了几次令经纪商和交易者遭受重创的闪崩事件。例如去年1月3日因日本金融市场休假流动性缺失而诱发的日元闪崩事件,还有2月11日瑞郎的疯狂跳涨,都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瑞郎闪崩之后,Alpari UK倒闭,超过17万客户受损。而这些客户和FCA之间的赔付流程延续数年,成为一项无比艰巨的工作。如今,闪崩事件仍时有发生,防患于未然,收紧监管淘汰部分劣质平台并下调杠杆限制,何尝不是监管机构对冲风险的一种选择。

看到这,相信各位已经很明白一件事了:在未来的监管体制中,低杠杆和限制海外客户,将成为两股重要的潮流。而这两股潮流,不仅对经纪商,对每一个交易者来说也都是利益攸关的。

离岸监管潮和低杠杆时代

在严选君看来,低杠杆和离岸监管潮,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于很多交易者来说,高杠杆和背后隐含的暴富机遇,是他们不愿舍弃的。当越来越多大型监管机构收紧杠杆限制之后,杠杆规则更宽松的离岸监管机构,人气随之暴涨。

无论是为了规避监管机构对海外客户的限制,还是为了满足客户对高杠杆的追求,转移到离岸监管机构接受监管,对于经纪商们来说都是当前最具吸引力的选择。

别的不说,就是ASIC新规发布后,除了本文的主角IC Markets之外,还有大量经纪商转移到离岸监管机构接受监管。


2019年6月7日,ACY稀万证券宣布不再为非授权服务范围的客户提供服务,要想继续在ACY平台进行交易,受影响的客户可将其账号转移到瓦努阿图接受监管。

2019年8月1日,外汇经纪商Pepperstone(激石)宣布将中国大陆客户的账户转移到开曼群岛接受监管。

2019年10月,福汇正式宣布将原本在澳大利亚接受监管的中国客户账户迁移到巴哈马子公司,相关客户需要在10月19日之前向福汇巴哈马实体申请新账户,账户转移在11月进行。

……

据不完全统计,在ASIC新规出炉之后,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知名经纪商只有10家左右,但有超过20个经纪商选择继续接收中国客户,并将其账户转移到离岸监管机构接受监管。

(资料来自公开信息)

相信看过严选君此前针对监管机构“鄙视链”)的分析的朋友,对开曼群岛、瓦努阿图这些名字不会陌生。

没错,这都是稳居鄙视链低端的名字。关于开曼群岛、圣特文森、塞舌尔和瓦努阿图等国家的离岸监管机构,和澳大利亚ASIC、英国FCA等完全监管机构之间的差异,严选君在揭秘鄙视链时跟大家说了很多,但总结下来,你只需要记住两点就够了:

第一,离岸监管对平台的资质要求较少、申请费用低、资金保护不足。

第二,离岸监管机构普遍的杠杆限制普遍比完全监管机构宽松得多,有的离岸监管机构甚至没有设置明确的杠杆上限。

说到底,ASIC等大型监管机构收紧杠杆限制、严格限制平台招揽海外客户是为了在有限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保障交易者权益;而各大平台纷纷转移监管则是在纯粹的市场行为——平台不愿放弃海外客户,而且这部分客户,似乎也不愿意放弃高杠杆之下隐藏的暴富机会。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在全球主流监管机构中,除了澳大利亚ASIC比较“落后”之外,其余机构早已实施相当严格的杠杆限制,杠杆上限普遍在20-30倍之间。

(数据来自各大机构官网)

对于部分投机欲望强烈的交易者来说,低杠杆是他们无法接受的。而交易者的热情冷却,可以直观反映在经纪商的经营数据上。

根据Finance Magnates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IG集团、盛宝银行和CMC等欧洲大型经纪商2019年的外汇和差价合约交易量都相当低迷,这几大巨头的业绩也遭受了严重冲击。其中,盛宝银行的零售外汇交易量创下了历史新低。

如下图所示,2019年欧盟和英国的零售外汇交易量较2018年同期大幅下降,充分体现了ESMA新规对市场的严重影响。

(数据来自财经网站Finance Magnates

而在2019年头两个季度(即ASIC收紧监管之前)交易量突飞猛进的IC Markets,如今也难逃厄运。

总而言之,低杠杆带来的高保障,和高杠杆下的风险与盈利并存的逐利心理,就是交易者如今面临的两难选择。经纪商之所以转移监管,说到底就是因为市场有这种需求。而时至今日,监管既已收紧,潮流既已形成,想全面重回高杠杆时代只能是奢望。

结语

从IC转移监管事件到其背后隐含的收紧监管潮和低杠杆时代,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考虑到监管机构在下调杠杆的同时还加强对经纪商海外业务的限制,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交易者的日子并不好过。

是接受离岸监管承担更高的风险同时追逐更高的盈利可能,还是呆在完全监管机构享受更高的保障但同时接受更低的杠杆环境,决定权不在经纪商手中,也不全在交易者手里——他们都只是被时代巨轮无情碾压的牺牲品。

好了,今天严选君就跟大家说到这了,各位对于收紧监管、低杠杆这两大市场风向有什么见解,或者还想听严选君挖掘哪些行业内幕,都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哦!
【免责声明】123财经导航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供交易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网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注册作者/投稿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关闭,邮箱:938123@qq.com。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站点:
  • *网址:
  • 类型:
  • 联系方式:
  • 简介:

  • RRH123欢迎您的加入!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
  • *类型:
  • *问题:
  • 图片说明:
  • 联系方式:

  • RRH123感谢您的反馈!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